试析思BWIN体育政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6 22:09:00

  BWIN体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等原因,不少大学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期下探究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值得探讨和思考。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关注。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环境变化、大学生心理多样、传统课程的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不足两个方面。

  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等。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是首要任务。但是在当前的一些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不完善,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来完成。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再次,高校的心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学校用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做心理教师,他们缺乏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就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此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不够完善,甚至有些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些学校即使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其咨询和辅导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咨询师工作态度不积极、专业技能不高,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最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和心理沟通。鉴于上述种种弊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创新和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BWIN体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这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理论知识BWIN体育、实践技能、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卓越人才,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较为复杂,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校应该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思政因素BWIN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其必要性和极大的意义。

  1.在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BWIN体育,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了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思政教育中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其一,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二,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契机,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激励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因此,高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学效果BWIN体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国家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高尚人格。高校要从思想道德方面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思政育人功能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通过思政课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我国在推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思政大背景下实施。2004年,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把“心理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一。高校作为教育前沿阵地,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教育不仅有丰富的实践内涵,还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认知和情绪控制两方面着手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差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心理变化发展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心理的准确把握,能够科学分析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是开心还是愤怒、压力还是伤心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准确体察他人心理波动的能力,即能够通过语言语气、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等形式把握交往对象的情绪状态,学会倾听对象的表达,体谅对象的情绪,减少矛盾的爆发,更好处理人际关系。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在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可能引发矛盾点的事件时,学会用理智压制冲动。具体包括适当宣泄法、环境转换法、分散注意法、意识调节法、倾诉他人法等方式,通过采用一些相对温和的方法适当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大学生存在一系列心理困惑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严重危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很难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校的心理教育应该充分运用课堂外的各种途径加强心理教育,发挥课内课外的双向作用。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广泛利用课本、报刊、广播和网络等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普及系列活动。其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主要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学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站公告对在线来访者共同的问题作出解答或提供治疗方案,进行专业的心理分析,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等,对咨询者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调节不良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教育是孩子思想观念形成的第一影响因素。父母的教育模式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我国,家庭教育往往缺少“心理教育”的内容,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以学习为主,父母长辈也对其寄予厚望,但在心理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和思想传授。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迷茫与无措,在无法摆正学习的位置时,盲目行动,影响了学习或是浑浑噩噩地生活。在学校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以隐性教育居多,随着高校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有了很多新的举措。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上“双管齐下”。同时,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的心理教育,正确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经常与学校沟通,反馈学生心理思想动态。同时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两者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互通之处,两者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永恒的话题。在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汇聚全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建立起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环境一流、教育目标一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大德育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1]曹淑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21-11-22.

  [2]陈小琴.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153-154.

  [3]孙雪松,杨妮妮.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94-98.

  [4]张静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情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1):229-232.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